隨著經濟的發(fā)展和社會的進步,喜歡天文學的人們也越來越多。天文望遠鏡是觀測天體、捕捉天體信息的主要工具。從1609年伽利略制作第一臺望遠鏡開始,望遠鏡就開始不斷發(fā)展,從光學波段到全波段,從地面到空間,望遠鏡觀測能力越來越強,可捕捉的天體信息也越來越多。目前,人類在電磁波段、中微子、引力波、宇宙射線等方面均有望遠鏡。接下來天文望遠鏡廠家給大家介紹一下常見的中、小型折返天文望遠鏡的特點。
一、焦距長
長焦的好處是方便獲得較大的放大倍率(望遠鏡的放大倍率=物鏡焦距÷目鏡焦距)。缺點是,望遠鏡的視場相對比較小,這一點對于目視觀測來說影響不算太大,只是在搜尋目標時會有些麻煩。但對于攝影來說影響就比較明顯了。例如,當希望拍攝一幅完整的月面時,有可能需要拍攝多張來拼接。
二、焦比較大
焦比大會使得望遠鏡視場的亮度下降,對目視觀測來說這是一把雙刃劍。它不僅會降低目標的亮度,同樣也會降低背景天光對觀測的影響。所以在目視觀測那些表面亮度較高的深空天體時,長焦折反射望遠鏡反而會比小口徑短焦折射望遠鏡效果更好。對攝影來說,大焦比的望遠鏡最不受待見,因為視場亮度低,需要較長的拍攝時間才能獲得高質量的影像。當然折反射望遠鏡也有像200/F3(200mm口徑,焦比3)這種專門用于天文攝影的“怪才”。但畢竟很少見,價格也非常昂貴。
三、調焦系統(tǒng)以內調焦為主
這種結構的調焦系統(tǒng)在操作時需要前后移動主反射鏡。這可能會帶來一個糟糕的體驗,那就是在調焦操作時觀測目標會在視場中不停地抖動,在大倍率時甚至會晃出視場。另外由于主反射鏡是可以移動的,當望遠鏡處在不同位置時,可能會由于主反射鏡重心位置的變化導致系統(tǒng)光軸偏移。當然,前述那種200/F3的“怪才”是使用外調焦(類似折射望遠鏡的調焦裝置)系統(tǒng)的。
本文給大家介紹了常見中、小型折返天文望遠鏡的特點,包括:焦距長、焦比較大、調教刺痛以內調焦為主。希望對大家了解天文望遠鏡有更多的幫助!想知道更多關于天文望遠鏡的資訊,可以多關注我們!